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学院奖>> >> >>正文内容

第01期2019年《流行色》总第390期

 

壮之韵:蓝黑之美

 

王 丹
(广西民族大学 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摘要:古代壮族崇尚蓝黑为美早就有所记载。如今,在壮族的整体以蓝黑为美的朴素服装审美观念中,对其它色彩的审美需求也并没有消逝,而是在缝隙中悄悄地展现着。随着壮族地区纺织工艺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印染工艺也逐步得到发展。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壮族崇尚蓝黑的根源可能的原因。

关键词:朴素审美观念;色彩喜好;集体传统心理;图腾猜想;信仰蓝黑之美

 

让我们以闻一多先生对色彩认知的一首小诗开始,来认识广西壮族的蓝黑色彩蕴含的特别表情和情绪——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以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闻一多先生所处的那个即热烈又悲凉、即充满革命热情又被各种桎梏纠缠的特殊年代,对色彩的理解和认识也具有不同于现代的感触!但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色彩是审美感觉、审美知觉中最普遍最大众化的一种形式。从设计的角度上看,色彩是构成服饰美的一个重要因素。

“色彩的不同的配合给我们不同的印象,所以色彩的配合自有一种表情。”

“色彩能够表现感情,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以上的两种表述出自谁之口?笔者已经淡忘。但其中蕴含的真理是:色彩不但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而且有着自己特定的表现性质。要知道,一个民族选择何种颜色作为本民族的服装颜色并不是任意而为的,壮族亦是如此。有人说,颜色的偏好一半起于生理作用,一半起于心理作用。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有失偏颇。应该认为,民族服饰颜色的选择,反映出的审美形态凝结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习惯。它广泛并生动直接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而这一审美心理又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与社会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因此,简而言之——审美心理的形成是与生存环境、条件及社会历史等息息相关。至于生理因素,往往也由自然条件决定。

蓝、黑两种颜色是壮族传统服饰中最基本、最普遍的色彩。黑色在壮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庄重和严肃的象征,据说与雷神的信仰有关。有些地方的壮族以黑为贵。他们把黑上衣、黑裙子、黑裤子、黑头巾等作为出席重要活动的礼服,只有在参加婚礼、赴宴、盛大节日和祭祀活动等重大场合才穿上黑色的盛装。虽然如今壮族已经被汉同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今在某些偏僻的壮族村落,依然保留着姑娘出嫁着黑衣、黑裤,打黑伞穿黑鞋的习俗。

笔者一行在那坡做田野考察发现,广西那坡的“黑衣壮”们,他们整个族群依然头戴黑帕,身穿黑衣、黑裤、黑裙,脚着黑布鞋,以黑色高调的保持着以黑为美的姿态穿行在乡野田间。这也表明了壮族人民以黑为贵以黑为美的审美价值观,甚至,黑色在他们看来是吉祥的,这与汉族在婚嫁、节日中忌讳使用黑色的风俗截然不同。在壮乡各地考察的过程中,除了黑色,笔者见识同样诸多的色调是蓝色。其中包含深蓝和天蓝,特别是在赶集和歌圩等集会的日子。

其实,古代壮族早就对崇尚蓝黑为美有所记载。比如在《晋书》中所述:“在马援铸柱表汉界之处,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为美。” 而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亦云:“土僚蛮……妇人衣黑布衣,项带银牌以为饰。”

在壮族的整体以蓝黑为美的朴素服装审美观念中,对其它色彩的审美需求也并没有消逝,而是在缝隙中悄悄地展现着。比如在一些关键部位,如胸襟、领口、下摆的边缘等等其他部位,会使用较为鲜艳的装饰性颜色进行对比运用,这也是出于蓝黑之外的对丰富多彩的色彩心理审美需求。这些部位的纹饰,有些是几何纹样为主,更多的是衍生于壮族的某些图腾物或是对一般自然界具体物象的写意。当然,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壮族妇女用聪明智慧编织出的五彩斑斓、色彩明媚艳丽的壮锦。

有个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壮家姑娘达尼妹织布时,太阳升上,这时屋檐下挂有露水的蜘蛛网五光十色,非常美丽。达尼妹以蜘蛛网为样,织成壮锦。其他壮族姑娘竞相模仿,壮锦就流行起来了。由此可以看出,为了在自己的服饰上增加一些色彩,增添几分美感,制造一些传说故事,把服饰色彩的色调与搭配方式通过故事和传说演绎成某种神物或神灵的意志,这是许多少数民族色彩喜好形成过程中的“必经之途”,换而言之,初始社会中对服装色彩的选择,并非由个人来决定的,而是整个部落或原始的集体主义观念掌控下产生的同一行为。借助神灵的意志和力量而获取大众认可,以迂回妥协的姿态,使本民族的色彩偏好达到组合搭配关系的改进,使之更合理、更符合集体审美规律的境界。

壮族人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中,人们需要经常在江河里捕捞作业,在田间劳动,在森林捕猎,且自然气候炎热,因此短袖衣和短裤无疑是最方便最实用的服装样式。如果如同北方人那样穿着长衣长裤,不仅会显得累赘多余、耗费布料,而且还会因炎热而出汗弄湿衣服。因此,在选择了朴素低调的蓝色、黑色之后,他们又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短衣短裤。

随着壮族地区纺织工艺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印染工艺也逐步得到发展。自古以来,壮族人民都是从当地生长或种植的寥草(其实就是板蓝根)中提取成一种俗称“蓝靛”的深蓝色染料来染布。蓝靛染出来的布料,看似是黑,实际又似有似无的存在普兰的色泽。由于在染料中加入了多种原料成分,因此染出的布料具有色调深沉浓艳、染色附着力强和不易褪色的特性。用这种染布缝制成的服装,它的特点是既耐脏又清新悦目,给人一种清雅鲜艳、沉着多彩和朴素大气的美感。  

这种色调是壮族群众最喜爱和久传不衰的一种色调。

笔者在田野考察中,就看到了不少身穿黑衣的老人。据说,她们所穿这种服饰布料的染料除了蓝靛外,还要加入枫树叶、五倍子和线树叶浸泡以分解出色素,用同样方法即可染成乌黑的布料。在染织的实践过程中,勤劳智慧的壮族妇女在审美意识的驱动下,经过不断探索,又发明了蜡染工艺。

    在走访中,那莫屯队长手里捧着他婚前妻子给他纳的布鞋。虽结婚数年,队长说仍然舍不得穿这双婚前的“定情物”。他身上的衣服也是家里的女人“家机”织成,蓝靛染制的。他还专门带我们去看了他家的织布机。

     另一个是达文屯村长的女人。老人已经70余岁。身体健康。目光矍铄。她主动的取出平日已经少穿的服装穿上,微笑。似乎对本民族的服装充满了醉心的享受与质朴的喜爱。

原本以为黑衣壮族真的就只有黑色的服装。到达文屯才发觉,平日里老人更多的穿的是蓝色的民族服装。

     不过,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壮族崇尚蓝黑的根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不少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笔者通过田野考察及对原有的研究观点进行比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蓝黑色彩的普遍使用必然与壮族当时的经济文化和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及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壮族原住民一般居住于远离繁华、交通闭塞的山林泽地,一般过着自给自足的原生态的生活。人类对色彩的利用其实都是从大自然的恩赐中发觉的,壮族亦然。他们发现了蓝草,并利用它进行染制布料的颜料的提炼。尽管颜色比较单调,但这是他们自己的发现和创造,一定满是劳动的惊喜!因此,壮族人民对自己染制出来的黑、蓝土布自然会有种偏爱的

感情是无可厚非的。在一些偏僻的山林地区,除了耕种之外还需要狩猎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另一种有意义的说法是,壮族的猎人穿蓝、黑的服装穿梭于山林之中,跟周围的环境色彩相融和,非常有利于狩猎者的行动,所以蓝、黑色彩的壮服是不但比较适应壮族当时的经济文化,更是他们自身发明创造的自豪感的延续。

群体服饰习惯的第二个重要的因素是传统的文化心理。

我们前面谈到,智慧的人类会通过编造一些美好的传说和故事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以此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民之间的情感。关于蓝草及蓝草染制,曾有个关于用黑衣保护壮族人,使他们得以世代在自己的土地上生存繁衍生息的民间故事,所以他们特别喜爱并崇尚黑色。这个民族的神话传说背后正是隐藏着黑衣壮族群深藏的集体骄傲的回忆。

在服饰与文化心理的关系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与神话和信仰相关的问题。 据说,“黑色”是水神、雨神和冬天的象征。对于生活在普遍缺水山区(特别是大石山区)的壮族来说,水就意味着生命和希望。而黑色是一个符号,表达了他们对水神、雨神的崇拜和祈祷。因此,黑色还凝聚着壮族人们对往昔历史的美好想象和对未来生活的庄严期盼,它是吉祥的、神圣的、尊贵而美好的象征。

另外,壮族的图腾猜想中,青蛇、乌鸦、青蛙等皆在其中。看似不相关联的图腾之物确有相似的特征:皆为青黑色。笔者认为,人们在选择图腾物以求图腾的庇佑之时,同时也就选择了此图腾的色彩。因而图腾实物和图腾的色彩是无法分离的组合,某种意义上它可以使图腾本身的象征,被赋予图腾的驱邪祈佑功能,这是图腾崇拜观念在延伸、扩展、演化的必然结果。因此,对壮族而言,蓝黑色因其所承载的图腾观念,进而变得更具有精神美的内涵。或许,这可以理解为壮族对蓝黑色彩选择的更深刻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要谈到的古代政治制度与服饰之间的关系,那便是:与之息息相关的土司制度。在中国古代的色彩文化中,以色彩来区别、标明一个人的身份,以此来区分尊卑贵贱。在漫长的封建时代,许多朝代都将服饰体制作为治国的一项重要措施。每每逢改朝换代,新朝天子几乎都会颁布本朝的服饰制度,对大大小小各级官吏和庶民的服饰样式、质地和颜色等等都作出严格的规定,臣民必须严格遵守,凡有僭越的既按律治罪。因而才有了司马迁在《史记·历书》中所说的:“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

除了那坡,广西的大新、德保等其他地方的土司也有类似的服饰款式和色彩的规定。因受到这一强制性的规范约束,所以壮族人民自然只能穿蓝、黑衣服。

总之,服饰的样式与色彩的选择可以说是壮民族群体及个人的心灵皈依。

 

参考文献:
[1] 杜新,王磊.色彩构成[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
[2] 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M].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3] 金容淑.色彩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