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学院奖>> >> >>正文内容

第01期2019年《流行色》总第390期

 

从“丝情画意”文创产品设计视角探“丝路文化”

 

丁蕾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文创产品设计需要提取历史文化中优秀藏品的基因,结合当今人们的生活现状、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来进行创新设计。本文选取“秦砖汉瓦”的相关纹饰,通过以“丝情画意”风铃产品为例,从文化、艺术、技术角度探析丝路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丝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文创产品设计;丝路文化;传承与发展;秦砖汉瓦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制作在不断推进文创产品在国内销售态势也比较可观同时在国际推广也在不断提升2017年5月,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中国文创产品开发与面向国际推广提上新的日程。怎样用文化打通一条新丝路使得沉淀在文化文物单位中的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用现代艺术设计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是我们当前做文创产品设计需要深思及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文创产品对丝路文化的需求

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蕴含着富足的宝藏,其多样的文化遗存,多种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审美与创意角度,对于现今的产品设计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同时这些深厚的文化特性也决定了我国文创产品独特的东方韵味。近年来,故宫文创产品发展态势较好,故宫萌萌哒、丝路记忆等中国文创产品也相继亮相全球,并且受到了大众的喜爱。2016年在成都举办的《敦煌·丝路》大展汇集了众多优秀的丝路文创产品,一时间微博微信被各种石窟壁画刷屏,不少展品在第二天就“卖断货”,可见其火爆程度。次年,成都博物馆举办了“丝路之魂”大展,参观人数共计1058045人次,各类文创产品销售额达到130万。丝路文化一直备受关注,中国文创产品对丝路文化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文化需求、市场需求和民族品牌设计需求三个方面。

①文化需求。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之间贯穿古今的海上和陆上通商以及文化交流的区域,这是汉朝的正式官方使节达到的最远国家,这条路线联通了西方和汉朝之间的联系。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也有风情万种的金沙戈壁、大漠驼铃,造化神奇的张掖丹霞地貌。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文化文物博物馆,还有各类美味可口的特色美食,陕西凉皮、肉夹馍、羊肉泡,敦煌李广杏、驴肉黄面,阳关葡萄……丝绸之路就是一个蕴藏富饶物质与文化资源的宝藏,依托丝路文化资源,开发传扬中华特色文创产品,可以更好地与国民与世界与时代接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它,所以探索与研究丝路文化需要文创产品设计。

② 市场需求。新时代创新意识的文创产品设计应该以“传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的科学理念为导向,着眼于丝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价值转化与提升,不断完善中国丝路文创产品设计艺术的内涵和外延,推动不同区域文创工作全面展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利用丝绸之路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秀的特色文化,设计出的文创产品具有知名度、美誉度、代表性、多样性和地域性,这对完善丝路各地旅游市场,宣扬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拉动本地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此外还能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等行业的专业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③ 民族品牌需求。以设计丝路文创产品”来展开丝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普及大众是更广泛更有效的传播途径,同时丝路文化也更具独特性和代表性丝路文化以文创产品的形式呈现,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也更方便走出国门,以此能够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在国际的营销,借助丝路文创产品来传播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与世界对话,打造出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特色品牌,实现文化产业新跨越。

二、文创产品“丝情画意”的设计与分析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省份,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因其建筑用陶,制陶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秦砖汉瓦”是后世为纪念和说明秦汉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和鼎盛,而对这一时期砖、瓦的统称,它是中华文明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其精美的文字、奇特的动物形象、华丽诡异的图案,极具艺术欣赏和文化研究价值,无论考古、历史文化,还是古文字、书法、美术,以及思想文化方面的研究,都有着其它文物遗迹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秦砖汉瓦”能够代表秦汉盛世文化底蕴,以丝绸之路上“秦砖汉瓦”这个历史节点,来展开丝路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究,是为了进一步弘扬秦汉文化,提高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与品味,保护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瓦当文化始于周而造极秦汉,大体经过半瓦到圆瓦、由阴刻到浮雕、由素面到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由图案到铭文这样一些递进。它是文字、文学、美学、书法、雕塑、建筑等多门类综合共蕴的艺术。内容涉及自然、生态、神话、图腾、历史、宫廷、陵寝、地名、吉语、民俗、姓氏等,反映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美学、政治内容和历史文化。瓦当的图像与文字,如实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和历史场景,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演绎着中华千年的历史。

一般来讲,中国古代瓦当按当面纹饰分为:图像瓦当、图案瓦当和文字瓦当三大类。图像瓦当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神瓦当流传与影响较为深远,而汉武帝时期的“大飞鸿、蟾蜍玉兔、益延寿”三块瓦当,更是王冠上的明珠,极为珍贵。图案瓦当以特云纹、莲花纹为多。文字瓦当按字数分为一字、二字、三字,以及四字吉语瓦当,如“长乐未央、长生无极”。文创产品“丝情画意”提取图像瓦当中极具代表性的“蟾蜍玉兔”和 “特云纹、莲花纹”,以设计“风铃”产品的形式,来表现秦汉文化、艺术、技术之间的关系,从而传扬优秀的丝路文化(如图1)。

图 1 瓦当及纹饰提取

从文化和艺术角度来说,风铃有“思念”、“喜欢”、“快乐”、“寄托梦想”“吉祥”的意思,风动清凉,听其声能让人心宁安静、神清气爽。现代人喜好风铃悦耳清脆的声音,以及它丰富造型的美感,而中国古代人悬挂风铃,比起装饰性则更看重实用性,是以“风吹玉振”的声音,达到“警示、静心养性、祈福”目的,此外“铃”在佛教意涵上有“惊觉、欢喜、说法”三种意思,常见于佛教的法器、乐器及佛殿、塔寺檐角建筑中。风铃常作为礼品,既有视觉造型之美,又有听觉悦耳的享受。风铃也是居家常见的装饰物,轻松休闲或庄严宁静。以素白着色莲花纹、特云纹这两种极具佛教、吉祥意味纹饰,来作为风铃的造型设计,将造型和声音的融合,即艺术和音乐一起呈现,探索风铃的“古意”与“文化”,再努力延伸它的原理以及创作,风铃可以是一个很有意思、很有发展潜力的文创产品。

“蟾蜍玉兔”瓦当由蟾蜍、玉兔动物纹饰组成,这枚瓦当在咸阳市淳化县西汉甘泉宫遗址出土,是国家一级文物。当面上部浮雕着一只疾奔小兔,两前足跃起,双耳后竖,羽毛向后飘飞,尾巴上翘,下部是一只起跳蟾蜍,圆目突起,大腹鼓圆,舌长伸。生动传神,极富生活情趣,这个构图取自我国古代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提其故事传说,有两个版本较为有趣。其一,兔子以身为食救助可怜老人。有三位神仙变为饥饿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有食物可济助,唯兔子束手无策,便跃入烈火将己烧熟供其实用,神仙将兔子送到月宫成为玉兔,陪伴嫦娥。其二,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嫦娥奔月后,癞蛤蟆误以为嫦娥是天鹅,跑上月亮后却无法归去,故月宫又叫“蟾宫”。通俗简单的趣味故事,符合现代都市快节奏生活状态下,大众对趣味性文化的需求,轻松愉悦身心。

“蟾蜍玉兔”的当面图案本就经典,故事传说也较为丰富,且本身又与中秋佳节有着密切关联,其中莲花纹、特云纹等自然纹饰,可以展示人与自然的融合,体现生态环保的理念。通过对这些当面纹饰的提取与设计,应用于文创产品上,可以较好地宣传秦砖汉瓦的文化特色,彰显西安古都的城市印象。在色彩上,选取水彩晕染画法,将秦砖汉瓦、西安城墙的色彩融合于满月、流水,表现为较淡雅稳重的绿色、青色、淡黄、浅蓝色调,冷暖色调相互调和,可选择作为大面积的使用,同时透明度的变化可以增加色彩的层次,画面变的更精致。中秋节又称夕月、拜月节等,代表了一个国家独具特色的人文风俗、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瓦当当面以圆形呈现与中秋满月相映,最终表现为以画诉情。

从技术角度来说,近年来3D打印技术日趋成熟,比起传统的工艺技术,3D打印能够以更快、更有弹性,以及更低成本的办法生产数量相对较少的产品,以“莲花纹、特云纹”的纹饰作为风铃的造型,选择3D打印技术或陶瓷技术进行制作,中国的陶瓷技艺历史悠久且技艺醇厚,光滑、精美、细腻、剔透的陶瓷让人爱不释手,其“釉下彩、斗彩、粉彩、新彩……”等各种装饰技法,所产生的艺术性、文化性青花玲珑、和视觉美会让人回味无穷。风铃下的坠饰采用特种纸,通过水彩绘画展现小故事“蟾蜍玉兔”,或采用丝绸,通过刺绣技法来呈现“蟾蜍玉兔”纹饰。传统技艺结合现代设计,将“丝情画意”中的丝路之情、彩绘意向用以风铃和彩绘的形式得以表达与呈现。

三、丝路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文创产品设计需要提取历史文化中优秀藏品的基因,结合当今人们的生活现状、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来进行创新设计。寻求丝路文化产品的创新,无论是视觉呈现,材料或技术的革新,终是离不开“以人为本”的设计中心,为人欣赏与使用,真正的融入到人的生活中,“丝情画意”文创产品的设计出发点亦是如此,此外,其视觉语言通过再设计,也可应用在常见生活的物品当中,如抱枕、帆布袋、扇面、手机壳、茶杯垫等。

风起云涌的科技化时代,信息传递非常迅捷,城与城之间容易进行零距离交流,丝路文化基因的“团结”,对丝路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将丝绸之路上各种各样的文化创意内容进行营销整合,可以进一步加强丝路文化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文化市场的开放共荣,以及文化消费的协同共进,进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亦儒.秦砖汉瓦[M].黄山书社,2016.

作者简介:丁蕾(1986.6-),女,陕西铜川人,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艺术教育与研究工作。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